第五十三章孔明师伯的孔明灯-《汉乡》
            
            
            
                
    第(1/3)页
    第五十三章孔明师伯的孔明灯
    军中是云琅的天下,官府这一边就不是了。
    陈爽乃是堂邑侯陈婴的后裔,也就是说,陈爽最大的靠山其实就是长门宫阿娇。
    在云琅对司马相如就任张掖郡刺史不满意之后,原本的武威郡刺史陈爽就变成了张掖郡刺史,而张掖郡刺史司马相如就变成了武威郡刺史。
    这样的安排里自然有刘彻的恶趣味,总之一句话,司马相如不能离开河西!
    陈爽算是一位称职的刺史,在他接任张掖郡刺史之后,严格按照云琅的命令,大力修建道路,不仅仅完成了张掖道酒泉郡的一半道路,也完成了张掖郡到武威郡的一半道路。
    在完成修路的同时,还修建了六十里长的水渠,修整了五万亩农田,而农田甚至已经长出了第一茬粮食。
    这样的人却心思不纯,明里暗里的希望云琅可以自立门户。
    这样的人云琅见多了。
    没一个是好人!
    他们喜欢在权贵间挑起战争,然后趁机捞取好处。
    云琅的职位够高,爵位够大,身边围绕的权贵力量也足够,这样的人,最好的结果就是走上与皇权对立的道路。
    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他们都能抢先分得一杯羹!
    毕竟,勋贵资源是有限的。
    所以,这样的游戏在勋贵中被使用的经久不衰。
    看破不能说破,这也是勋贵间早就形成的默契,指望勋贵们守望相助,那就太愚蠢了。
    所以,云琅能做的,就是一笑了之。
    武威郡直到目前仅仅修建了不足二十七里的道路,据说全是武威刺史司马相如带着家仆修建的。
    除过修路,武威郡的其余公务,姜环完成的很好,开垦了多达十六万亩的农田,修建了一百余里的水渠,最重要的是修建了两万三千多间窝棚。
    为安置移民做了很大的贡献。
    表面看起来似乎不错,实际上,姜环在认真的完成皇帝给的任务,对于云琅分派的活计视而不见。
    这明显是一种找死的行为,而且还是最愚蠢的一种,哪怕是太子刘据,也不敢对云琅如此不敬!
    这让云琅觉得非常有趣。
    霍光也觉得非常有趣!
    随着师傅距离武威郡越来越近,姜环越来越焦急。
    此时再想修路时间上根本就来不及了。
    于是,在某一个夜晚,姜环把长史大印悬挂在长史府大堂上,整个长史府的人在一夜间消失无踪。
    霍光没有派人去拦截,更没有派人去追赶,只是写了一封文书派人送去了长安。
    姜环跑了,修路的责任就落在了司马相如这个刺史身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