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办公室内。 “没错,我们研究所的管理模式在夏国科学界也算是独树一帜,你这样一位前途无量的科学家去邀请,我相信还是有不少院士和教授会心动的。” 季云石笑呵呵点头,认同许青舟的说法。 许青舟:“你有没有推荐人选?” 季云石无奈地摇头:“可控核聚变领域,我这边虽然有几个认识的人,基本都分布在西南物理研究院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担任重要的职位,挖不动。” 他们现在开出的条件薪资待遇,环境,落户政策等等其实已经相当不错,但高端的人才对于更换研究环境没太高的意愿。 尤其是搞可控核聚变,夏国这边已经形成稳定的研究环境,大佬都升上去当项目负责人了,成为中层领导者。 两人又把有可能的人选过了一遍,但很遗憾,都没找到合适的。 科研成果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验堆出来,换句话说,用大量的科研劳动力去重复实验,总会能在海量的数据中找到些蛛丝马迹。 而一个研究所的底蕴,涉及软实力和硬实力。 硬实力,快速形成“大科学装置支撑+顶尖团队集聚”的物质基础。 软实力,文化基因与创新生态。 最难的恰恰是后者,需要时间积累,而顶尖学者的聚集,恰恰能加快软实力的建立。 他们研究所近期虽然有不少大动作,但自身的底蕴和哪些顶尖研究所有差距。 许青舟说:“先同步推进普通研究员的招聘,负责人方面,我再考虑考虑。” “好,我先去忙了。” 许青舟往椅子上靠了靠,眯着眼,脑海里思索着自己认识的核聚变方面的专家。 去年12月在牛津大学参加前沿物理报告会,倒是认识了不少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 西南交大仿星器的负责人刘凡阳院士,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罗夏青教授 但挖不了啊。 人家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 许青舟不免有些头疼,没啥合适的,他又想:“或许,可以让肖教授他们推荐推荐?” 因为超导薄膜,等离子物理研究所的肖承瀚教授算是他们这边的常客。 国内其它搞可控核聚变的机构也会派人过来,共同商讨超导磁体的建设问题。 仿星器方面,本月16日,西南交大的刘凡阳院士会带队过来。 要知道,许青舟和马普研究所的合作中,可是包括了两项仿星器至关重要的技术,作为国内最前沿的仿星器研究机构,刘凡阳当然得过来瞧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