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邵一林正和自己的张志高前往会议室,他想先试探试探老师的口风:“教授,材料研究所那边,好像做出了一个全新的监测系统。” “嗯。” 张志高微微点头。 得,看来没希望了。 邵一林觉得有点凉,不过,他没放弃,试探性地问:“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派人接触一下京都那边?” “我自有安排。” “哦,好。” 俩人走进会议室。 张志高一到,会议正式开始。 各个项目小组负责人汇报自己小组的进展。 时间慢慢流逝,1个小时过后。 张志高目光扫视一圈,“好了,大家没什么问题的话,今天先到这里,下来按照刚才确定好的细节推进。” 这时,张志高左侧,一位五十来岁模样的老教授停顿一下,缓缓道:“京都材料研究所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监测系统,量子传感磁场监测系统。我建议,我们借着这次机会,讨论一下要不要用这种技术。” 其他人显然也知道这事儿。 老教授提出来之后,一个年轻的研究员就率先说道: “飞特斯拉级的监测系统,可以探测到纳米级局部畸变,甚至可以实时捕捉磁场线 0.1毫米级微观变化,对于我们突破磁场控制的精度有重要意义啊。” “但量子传感方面的研究,国内国际都没啥进展,材料研究所那边公布的数据还有待考证。” 年轻人对面,戴眼镜的中年提出自己想法。 “应该没问题吧,我听说杨方旭院士已经亲自去求证过来了,回去之后赞不绝口。” “问题是,那套系统真的合适我们这边吗?” 大家三言两语地说着。 “我说两句吧。” 张志高挥了挥手,等现场的人安静之后,才开口道:“检测系统需要满足强场耐受性、抗辐照能力、成本可控三大前提。” “我们装置已经定型传统磁探针系统,现在需要停机,并且风险比较高,我就说一点,量子传感器需要部署在真空室内壁,安装新系统的空间受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