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林十三起身后话锋一转:“不过杨部堂有所不知,捉虫不同于打仗,并不是人越多越好。” “特别是捉极品虫,需捉虫之人有技巧在身。这么多人撒出去,反而会惊了极品虫。” “杨部堂这番好意我领受了。但这些都是无用之人,不仅帮不上忙,反而会坏事。” 杨顺颔首:“啊,原来如此。倒是我唐突了。” 他吩咐手下的宣府布政使:“让这些穷棒子都滚蛋吧。哼,便宜他们在校场混了五顿麸糠粥。” 穷苦百姓真是苦命。官府招之则来,挥之则去。杨顺驭使他们,仿佛使唤会说话的两脚牲口一般。 四年前杨博总督宣大时不是这样。杨博极为爱惜边关百姓民力。不到万不得已从不大规模征召徭役。即便征召,也会给百姓发一些粮食作为补贴。 杨顺道:“你们一路鞍马劳顿,先回总督衙门歇息歇息。挑几匹瘦马给你们暖被窝。” 林十三却之不恭:“多谢杨总督。” 宣大总督需处理的日常事务很是繁琐。自然没工夫时时刻刻哄着林十三。 林十三等人回到了后衙的卧房。 他跟张伯、孙越围在了杨顺给的那两口箱子边上。 孙越道:“杨部堂说这两口箱子里都是土特产。嘿,宣府鸟不拉屎,能有什么土特产?我看一定都是金银财宝!” 林十三颔首:“那是自然。” 孙越迫不及待打开了那口两尺见方的小箱子。 只见小箱子里放着七八枚大小不一的金锞子,大约有个八九十两。 其余什么珍珠项链、玉雕、金钗、金镯子有三四十件。随便一件都价值百两以上。 这口箱子是给林十三的。张伯捋了捋胡须:“不愧是封疆大吏啊,出手真是阔绰。随便一送就是几千两银子的礼物。” 孙越又打开了那口杨顺让林十三带回京转交严嵩的大箱子。 大箱子内整整齐齐摞着二十枚金锭。边上堆着珠宝玉器,成色要远胜于给林十三的。 张伯是高官子弟出身,吃过见过。他翻了翻,粗略估算道:“这一箱至少得两三万两银子。” 林十三道:“沈炼参劾杨顺的罪状里有一条,视军饷为家私,贪污成性。视官位为菜蔬,随意售卖。看来不假。” “罢了。把东西都收好。咱们下晌先歇一歇。晚间去找南镇抚司的暗桩接头。” 就在此时,十名扬州瘦马走了进来。为首的瘦马给林十三揖了个万安福。 瘦马道:“老爷命奴婢们前来伺候诸位上差安歇。请上差随意挑选。” 林十三心道:为了稳住杨顺,我就吃点亏,睡上一睡。 贪财、好色是普通人的本性。林十三也不能免俗。 林十三看了孙越一眼:“别客气啦,你先选吧。” 孙越兴奋的搓了搓手:“师父,这种事儿怎么能我先选?那不成了欺师灭祖了?还是师祖先选,他选完师父您选。” “您二老挑剩下的,全给我!” 林十三皱眉:“你要以一敌八?不怕在床榻上殉国?” 三人各自挑了一个心仪的瘦马,领着回卧房安歇。 傍晚时分,三人出得总督衙门。 门口站哨的守门总旗问:“三位上差要出去啊?我派袍泽护卫?” 林十三笑道:“用不着。我们在宣府城里好好逛一逛。寻点当地小吃品尝品尝。” 三人一路走一路打听,来到了西城浓痰街的大鼻涕胡同。 大鼻涕胡同的胡同口有一家肉铺。肉铺挂着一张幌子,名曰“广进源豕肉铺” 武宗时曾因姓讳禁“猪”,改用豕、彘、豚。 到了本朝,民间的肉铺早就没了这避讳。在幌子中不避“猪”字。 林十三心道:果然是南镇抚司暗桩开的肉铺。不然不会避“猪”。 三人进得肉铺。 肉铺掌柜迎了上来。这人膀大腰圆,一脸络腮胡子,天热敞着怀露出一巴掌护心毛。 掌柜问:“三位客官要割肉?来多少?” 林十三坐到了椅子上:“来十斤瘦肉,不要半点肥的在上面。细细剁成臊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