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太史慈后退了一步,然后冲着邴原,管宁几人拱手作揖,随后深深的看了一眼之后毅然转身离开。 看着远去的太史慈,邴原想要说什么,但是抬起的手最终还是放下了,满心的言语化作了一声无奈的叹息。 而已经走出了很远的太史慈在听到身后的叹息之后也并未停下离去的脚步。 管宁,邴原,王烈...... 这些人是天下名士。 名气很大。 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有人敬重。 但跟随了管宁,邴原几人这么长时间,太史慈也意识到了一件事情。 名士虽然有名,但也仅仅是有名而已。 要说学问,肯定是很大。 但也仅仅是学问而已。 而且这学问既不能救国,也不能救民,更不能实现他心中的理想和抱负。 就如同今天一样。 公孙度求三人出仕,哪怕就是出谋划策化解当前的危机也好。 可几人心中虽然有韬略,却不愿意站出来。 对此,太史慈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但心中却隐隐的有些失望。 而当诸葛珪说完段羽有篡逆之心后,他本以为管宁还有邴原几人会因为段羽的忤逆而站出来。 可是答案依旧让他觉得失望。 邴原还有管宁依旧没有站出来。 他们是想要明哲保身。 因为只要他们没有立场,就永远都是名士。 无论这个天下是谁的,是刘家的也好,还是段家的也好,只要他们没有做出什么反对当权者的事情来。 那么日后不管谁坐上皇位,对他们一样都要礼待,都要奉他们为上宾。 可是一旦他们若是做出选择,日后若是败了,那就相当于身败名裂。 太史慈不反对这种做法。 因为每个人都有私心。 但是这并不代表太史慈支持这种想法。 所以太史慈选择了离开。 如果之前推辞公孙度的邀请出仕是明哲保身。 那如今在知晓国家蒙难之后,还这么选择,那就已经不是明哲保身这么简单了。 走着走着。 太史慈的身影已经消失在了管宁还有邴原一行人的视线当中。 片刻之后,太史慈雄壮的身躯站在了诸葛珪被安置的馆使门前,然后抬手敲了敲门通报了姓名。 不一会的功夫,诸葛珪便亲自来到门前迎接了太史慈。 “东莱太史慈,见过诸葛先生。”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