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院-《危险人格》
            
            
            
                
    第(2/3)页
    丝毫不知道给楼下邻居造成困扰的两个人还在琢磨吃什么,最后随便点了份外卖,在等外卖的途中继续看新闻。
    十年前的新闻离现在太远了。
    那时候很多事物都不发达,很多当年常见的事情放到如今已经不会出现了。
    半小时的新闻时间,关于“孩童绑架案”的部分就占了一半,剩下十五分钟零零散散地播了一些其他社会新闻。
    这天最后一条新闻是关于“华南孤儿院”的:“有群众举报华南孤儿院涉险虐待孩童,经民警走访调查后确有此事,已将孤儿院院长等人革职调查。”
    一条很简单的新闻,解临却伸手覆在池青的手上,借着他的手按下了回放键。
    于是电视画面倒放回去,在最后一条新闻播报时重新开始,女主持字正腔圆地说着:“有群众举报华南孤儿院……”
    池青不太懂解临为什么要重复观看一条不相干的新闻。
    而且他对华南孤儿院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上网一搜才发现华南孤儿院因为十年前的丑闻已经更名为红太阳儿童福利院,连地址都更换过了。
    解临平时想东西的时候喜欢捏指环,但是现在有池青在边上,他就哪儿顺手摸哪儿,指腹攀上池青的耳廓一点点摩挲着:“如果当时凶手第一个下手的不是档案里记载的001,而是其他人,并且能够做到不留痕迹,至今都没有被人发现,那么“不留痕迹”反而是一条线索。”
    假设真的存在第三名不被记录在案的幸存者,那么这个线索反而就在考题里:什么人能够不被记录在案。
    “而且大部分凶手犯案,都几乎不可能像当年的凶手一样第一次就敢闹这么大。很多凶手在真正作案之前都有一个模拟犯罪的过程,刚开始泛上来的犯罪欲望使他们小心且谨慎,会尝试一些低风险的犯罪,或是找一些便于下手的弱势群体。”
    说到这里,解临的手短暂地停顿了一下:
    “如果当年第一个报案的人并不是第一个,那么z很可能是真正的第一个被绑的孩子。”
    就算带走,也不会被任何人注意到的、风险较低的,有很多孩子的地方,是哪里呢?
    电视上,新闻又重复播放了一遍。
    两个人想的答案和电视里女主持人说的三个字完美重叠在一起:——孤儿院。
    -
    次日,天刚亮。
    红太阳儿童福利院最先忙碌起来的是食堂。
    食堂阿姨正在准备一天的伙食,孩子们早上起来跑完操之后就会按班级顺序进食堂吃饭。
    这里看起来和一些普通学校没有什么区别,有寝室,有上课用的课室,也有类似操场的活动区域,活动区域角落还有一小片游乐设施,有孩子最喜欢的红黄配色的滑滑梯和简易秋千。
    有孩子结伴在游乐区玩游戏。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子捂住眼睛,靠墙站着,嘴里念叨:“一二三,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
    “……”
    随着几秒钟的静止,她身后的孩子指着其中一名孩子嚷嚷着:“你动了!”
    “对,我也看到你动了!”
    那名孩子为自己辩解:“我没有,我刚才只是没有站稳而已。”
    解临和池青走进福利院,看到的就是这一幕。
    池青看着福利院的一草一木,以及这群在玩游戏的孩子,想起一段过往经历:“我以前来过一次福利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