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迅疾如风-《北明不南渡》
            
            
            
                
    第(1/3)页
    草原上的微风格外的肃爽。
    那种纵马驰骋的感觉,仿佛整个人都飘了起来,朱慈在穿越过来前,就有一定的骑过马的基础。
    而来到这里后,接触马匹的机会更加频繁,以至于正常的骑马奔驰,并不是太大问题。
    骑马要记住两点。
    第一,双腿夹紧马肚子。
    第二,握紧缰绳的双手放松,除非强行变道或者止步,其他时候都不要让自己的坐骑感觉到头部有很强的拉扯感。
    在这个时候,不断地束紧双腿,就可以达到加速的效果。
    只要想学,并非太难,至于骑马作战,那属于进阶课程,朱慈现在只要能保证带着队伍行军就够了。
    五千骑兵,在进入草原后,队列展开,分成数股并进后,行军速度也明显有了提升。
    吉北口而出,这片地域相当于后世的承德市。
    当然,承德避暑山庄,现在还没任何影子。
    这里只有草原……草原之所以叫草原,是因为地上长满了草。
    微风拂过,吹起海浪般的波涛,极其美丽。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朱慈随口吟诗道,实际上,这也是朱慈第一次来到草原。
    相比于京城内城内弥漫着的淡淡屎尿味,以及关内凋敝不忍的残破景象。
    草原之上……似乎是宁静的。
    战乱……让汉人的百姓们承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难。
    而他们蒙古人和建奴人却在一次次的战争中获益匪浅。
    为什么?
    因为汉人太过于仁慈!太过于软弱!面对强敌,面对入侵,逆来顺受!
    想的怎么退敌,而不是彻底征服敌人。
    大多数的情况下,用怀柔,议和,容忍的手段安抚异族。
    这样做或许能换来一段时间的和平,但等到异族的胃口越来越大,大的让汉人也满足不了的时候。
    那就只能让后世子孙食到苦果。
    然而知道大明灭亡的那一天,以儒家仁义观治国的朝廷,仍然无法悟出这一点。
    事实证明,只有棍棒才会出孝子,只有刀枪才会有忠犬。
    如果战乱中的百姓……不可避免的需要承受着战乱的困苦,那么朱慈宁愿让异族百姓来为汉人百姓分担这一切。
    让他们用身体来体会孔夫子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