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死去无知万事空(二)-《大明皇弟》
第(2/3)页
这个不幸的青年军官因为摔了一跤导致左脚踝受伤,每走一步都是折磨。由于可怕的痛苦让他的神经错乱了。3月17日夜里一点,这个出生在辽西的女真族军官在梦呓中终于痛苦的闭上了自己的眼睛,五位勇士开始失去了自己的一个兄弟,所有人都伤心不已。
这时他们只差不到一天的路程就能到达那个“伤心岭”,到了那里,他们有上个月屠宰的矮种马,就可以第一次吃上较丰盛的一餐了。可惜的是,年轻的中尉奴尔哈赤因为脚踝受伤,没有坚持到那里。然而,苦难的行军还没有结束。现在他们只剩下四个人行军,灾星再次降临!下一个储存点带来的是令人痛苦的新的失望。那里的油太少,这就意味着必须精打细算使用最必需的燃料,节省热能,那是抵御冰雪严寒的唯一武器。
冰冷的、暴风雪狂啸的黑夜,胆怯而清醒着,他们连脱毡靴的力气都没有了。但他们仍然继续艰难地前进,地质学家徐凯,冻掉了脚趾还坚持走下去。风比任何时候都刮得凶猛,4月1日他们到达了下一个储存点,残酷的现实让人失望:仍然是燃料太少。现在,恐惧在每个人的言语中表露出来了。
虽然沈有容极力隐藏他的恐惧情绪,可是绝望的尖叫声一再打破他强装出来的镇静。即使像他这样的铮铮硬汉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但是他们没得选择,只能咬紧牙关,拖着沉重的脚步,不抱希望地继续前进、前进……
受伤的徐凯想要跟上大家越来越不容易,对他的战友们来说,他越来越是个负担,而不是帮手。有一天,中午的气温达到零下四十二度,他们不得不减慢行军速度,不幸的徐凯明白再这样下去,自己会给战友们带来灾难,他会害死大家的。
趁人不注意,徐凯拼尽最后的力气,用手枪抵住自己的太阳穴,只是说了一句“告诉我的家人,我爱他们”,然后……为了不拖累大家,他选择了自我了断。
所有人眼睁睁的看着地上的徐凯举枪自尽,没有人哭出来!因为大家此刻已经没有力气哭泣。三个体弱疲惫的人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在无边的铁一样冰冷的荒原上。他们已是精疲力竭,不存什么希望了,只是模模糊糊的保全自己的本能促使他们提起最后的勇气……
4月21日,暴风雪过后,前来搜救的队员在距离营地十一公里外的荒原上找到了最后两位幸存者:沈有容和徐霞客。
……
消息通过电报和电话传回了国内。救援队把照片底版和电影胶带带回家,经过化学药品显影之后,沈有容和他的伙伴们向南极行进的情景和得以目睹的南极风光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此外,奴尔哈赤、徐凯和桑结的遗言和他们的书信经由电线跃入惊叹不已的世界,北京郊外的龙虎山皇家陵园竖起了三位英雄的铜像。
当勇士们遗体回到家乡的时候,万历皇帝朱翊钧亲自主持祭奠这三位死难英雄的仪式,并且追任三位勇士公爵的称号,而且还是世袭罔替。活着的两位勇士沈有容和徐霞客,也被皇帝亲自赐予伯爵的爵位,同样也是世袭罔替。史家把他们的事迹载入了史书。各大学请两位勇士在全国巡回演讲……
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在壮烈的搏击中,英勇的死,死犹胜生,奋发向上直抵无穷的意志将会从一次次的失败中复活。因为只有偶然成功和轻易得手才会燃起人们的虚荣心,而一个人在和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命运抗争中倒下去时,却最能显示这些探索者高尚的心灵。
当消息传到夏威夷时,没有人知道已经105岁的齐王朱厚炜在听说努尔哈赤在这次探索南极时不幸遇难后是怎样的复杂的心情。也许,这个世上只有万历皇帝才能够理解他。齐王曾对他叹息:英雄始终就是英雄,哪怕是换了一个环境,他也会做出轰轰烈烈的功业出来,让天下人都能够记住他。
也许,这就是英雄的宿命吧!奴尔哈赤,好好安息吧!你应该庆幸,作为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在华夏的历史上,你依然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憾于此生!
……
时光如梭,万历二十七年。紫禁城御花园。又是一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之夜,一轮明月宛若玉盘一般高高悬在夜空,皎洁的银辉漫洒而下,萤光似的铺展在御花园的假山草卉之间闪闪烁烁。一方典雅古朴的玉几之上,放着八碟香喷喷的各色月饼。
皇上朱翊钧手里端着青花玉杯盏,眉目间露出难得的轻松,慢慢地呷饮着。他的身边,右侧坐着总管后宫的王恭妃,左侧坐着自己的红颜知己郑淑妃。王恭妃视力不佳,但她今日又不肯戴眼镜破坏形象。到了夜里更是伸手难见四尺开外,便只是恭恭敬敬地端坐着,为了保持礼仪,不敢乱言乱动。郑淑妃却笑靥如花,在一旁谈笑风生地为她夹饼送肴,看上去,和她显得十分融洽。
朱翊钧待到吃得差不多了,才放下玉杯,面带微笑徐徐开口说道:“列位爱妃啊!直到今日中秋月圆之夜是个大喜的日子。第一件喜事,是年初的时候,我们的勇士将大明的国旗插到了南极极地中心,第二件喜事嘛,就是铁道部五月份已经修通了前往拉萨的火车。从此天堑变通途。道路是国家的锁链,从此这世界之巅的雪域高原永归华夏,再也不可能脱离。”
郑贵妃一听,便携着王恭妃喜色盈盈地离座施礼贺道:“皇上,大明国泰民安,欣欣向荣。臣妾等恭祝我大明盛世绵延流长,万岁,万岁,万万岁!”
“哈哈哈……”朱翊钧闻言,脸上不禁溢出浓浓的笑意来:“列位爱妃请起!你们两位也是功不可没的,如果不是两位贤内助主持这后宫,让后宫无忧。今天的大明帝国岂能够这样繁荣安定!”
说着,他抬起头来,望向那银亮的明月,悠悠说道:“唉,这天下并不太平呀!前不久,瀛洲尾张国的一个叫羽柴秀吉(即丰臣秀吉)的倭人竟敢偷袭大明军营,夺取武器。这家伙还冒充倭皇的后裔,喊出了‘驱逐华夏,恢复大和`的旗号,在尾张国建立抗华根据地,企图统一日本,再立天皇。羽柴秀吉这个跳梁小丑简直是痴人说梦。嘿嘿,还真是没有想到啊,这次叛乱,响应的倭人大名还真不少。这帮子倭寇好好的日子不想过,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还自以为翅膀硬了。狼子野心,竟然还想搞复辟?“
说到这,朱翊钧重重一拍桌子,咬牙切齿的说道:”哼哼,这帮倭寇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从大明开国以来就作恶多端。真当大明帝国好欺负吗?朕已经派老将军俞大猷坐镇瀛洲,择机平灭倭人叛乱。朕相信要不了多久,好消息就会传回来。算啦!不说这些不开心的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朕希望在明年的中秋佳节之际,我大明四疆之处外虏尽平,举国上下万民同乐,六合之内升平可睹!”
郑淑妃闻言,上前再次屈膝跪下,恭婉而道:“皇上这一片宽仁博爱之心,必定能感动上天,为我大明降下福祉的。”
“但愿如此!”朱翊钧伸手扶起爱妃,深深一笑,“爱妃,朕会永远记住你的祈福的。”
郑淑妃眼珠一转,身形一起,她从衣袖中取出一本绢帛图簿,小心翼翼地托在掌上,笑微微地对万历说道:“皇上,您向天祈求我大明四疆之处外虏尽平、举国上下万民同乐、六合之内升平可睹,其实早已是天从人愿、立竿见影的了!您且瞧一瞧这篇绢册谶文……”
朱翊钧惊疑莫名地将那本《推背图》绢册轻轻打开,翻开了里边的第四十八页“同人”图卦一章,只见上面绘着一幅栩栩如生的龙蛇相斗之图:其中龙翔于天,蛇盘于地,一上一下,各占其势,正在喷火交攻。它俩纠结相战的情况可谓描绘得生动至极,几乎呼之欲出。图案下边是短短的一句象辞:“离下乾上,同上。”象辞之下,先是一首谶词,写道:“丑寅之间,厥象维离;八牛牵动,雍雍熙熙。”后面又附着一首颂词:“水火既济人民吉,手执金戈不杀贼。五十年中一将臣,青青草自田间出。”
第(2/3)页